柴胡是清虚热的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病症。 民间传说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个民间传说。从前,一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待姓柴的回来,便以实告。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二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柴胡制剂的使用禁忌 临床上以柴胡为主的制剂也日益增多,如正柴胡饮胶囊、柴胡滴丸、小柴胡颗粒、大柴胡颗粒、柴胡舒肝丸等。但是,柴胡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也有配伍及用药禁忌等。 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为五羟基黄酮类,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和5-OH、4-酮基结构,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铝、钙、亚铁、锌、铋、镁等制剂(鼠李铋镁片、葡萄酸钙片、硫酸亚铁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从而影响肠道吸收,降低疗效,故忌同服。维生素C和柴胡制剂同用,可将柴胡所含的的皂甙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类,而影响疗效的发挥。 柴胡轻清气薄,升散而燥,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口舌糜烂者忌长期大量服用;柴胡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故低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该制剂;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此外,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者、抑郁症者及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柴胡常用配方 1、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 3、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5-15克,防风5克,陈皮7.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5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 4、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50克,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25克。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5克,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 5、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50克,大黄50克,朴硝50克,甘草25克,枳壳50克(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15克,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 6、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50克,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0.75克。上锉如麻豆大。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 7、治肺疟,烦热呕逆:知母50克,柴胡100克(去苗),人参50克(去芦头),甘草2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50克(去心),杏仁5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20克,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8、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10克。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时候服。 5 k& Q) K8 [" l)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