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建在炒茶。
. s2 x* L# Q$ Q5 j6 R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每年清明前这段时间,该是龙井村一带茶农们最高兴的时候,但最近“龙井上市遇冷”、“收益降三成”等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使得茶农们怎么都笑不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龙井村寻访茶农,闲聊心事。 关于茶价 开发票的客人少了四成 空山新雨的午后,记者信步龙井村,路的尽头是九溪十八涧,而隐在山峦云雾间的便是龙井村276号的“羽阳阁”。拾级而上,男主人徐乃建正端坐在炒茶的锅前用手掌轻压茶片,精壮的手臂和温柔的动作恰如其分地和谐。 “喝茶吗?”女主人陆恩英热情地问道。说明来意后,她将记者引上开阔的露台,关于今年茶叶生意的减淡,陆恩英一边泡茶一边如此解释道:“开发票的客人买的量减少了差不多有40%,本来买二十斤的,现在最多买十几斤,少了近一半。” 今年的龙井不好卖,并非茶叶本身出现了问题。14岁就开始采茶、做了四十多年茶农的陆恩英说,茶叶的成长,气候是最要紧的。“3月初的那几天气温升到28℃,茶叶就一下子冒出来了,可是后来天气好三天坏三天,冷热很不均匀,说实话,今年的茶叶质量还是去年好,不过也还不差。” 她拿出刚炒好的茶叶,向记者介绍说,一天六个采茶工只能摘八两到一斤,价格总要2500-2600元/斤,“这个是最最好的,去年是2800-3000元/斤左右。” “茶叶公司去年标价3000元/斤,今年官方预测是3500元/斤,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最好的也就2500元/斤。” 说话间,从上海远道而来的老客户上门了,陆阿姨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还不忘给记者介绍,“送客户基本都会买1600-1800元/斤的,老客户我们现在1300-1500元/斤也在卖了。”
; b6 n! {, a% Q% C* X 茶农也怕“天价” “18万一斤的‘天价龙井’”、“动辄上万元一斤的西湖龙井‘明前茶’”……陆恩英说看到这些消息,自己也心惊肉跳。 “所谓的‘天价’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我们是老实本分的老茶农,自产自销的茶叶哪里会有‘天价’啊!”她的嗓音似乎提高了不少。 陆恩英的儿子“茶二代”小徐对此也忧心忡忡地说,“天价”龙井吓退顾客,好多客人因为这些消息都打了退堂鼓,其实茶农们也怕。 “前几年有个老客户,每年来我们这里拿20斤茶叶,我们也每年给他留着,当时我们卖他1800元/斤,他不来。而茶叶公司收是1400元/斤,但是我们讲信誉,想一直等他来,结果因为‘天价’茶叶的事,吓得他不敢来买了,最后只好以1000元/斤都不到的价格卖给茶叶公司了。”小徐很无奈。 不仅怕“天价”,更怕“跳水”。陆恩英直言,最怕被说“销量差”、“龙井茶价格跳水”。茶叶公司听说跌价就会拼命压低收购价,而老客户也会认为我们不诚信,“明明说是跌价,怎么价格还比往年高?” “老客户跑了,是他们的自由,我们也没办法。但是,我们会努力留住他们。”小徐说。
6 V( _8 n8 ~, r& h 关于手艺 炒茶手艺传给谁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徐徐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写的就是龙井茶的炒制现场。关于龙井茶的炒制工艺据说有10道工序组成,如鲜叶摊放、炒青锅(杀青)、回潮、揉捻…… “采摘下的茶叶要阴干两个小时左右,然后筛选,将老叶、大叶、茶梗挑出;接着开始第一道‘青锅’,然后是‘辉锅’,其中摊放是前提,青锅是基础,辉锅是关键。”作为“茶二代”小徐对整个炒茶工艺了如指掌。 学了十余年,小徐说自己才基本学会从青锅到辉锅,从青叶到茶的整个过程。“一开始学,手在锅里炒,要烫出很多泡,流血是经常的事,年头久了,手对高温的承受和对茶叶的感知能力会逐步提高,一双手才能练出来。所以,烫手起泡,旧皮换新皮,是常见的事,也是一种必须的功课。” 如此艰辛之活,并非富裕的龙井村年轻人都愿意下苦功学的。 关于采茶工 招人难,留人更难 在走访中,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外地的采茶工,羞涩的她并不乐意透露姓名。“3月7日就开始采一部分了,正式开始大量采摘是11日。” 她说,大约今年在4月7、8日左右,早产的茶叶都要结束采摘了,而在往年的这个时候,茶叶还正旺。“明前茶就是4月5日之前,今年提早了20多天,三月初的高温天气让茶叶都冒出来,连朝北的茶树都冒芽了,朝南的长得更快。” 众所周知,采茶工的费用一年一个价。“去年85元/天,今年90元/天是最起码的,还要负责来回车票且包吃包住。” “另外一些产茶地,价格虽然是100元/天,但没有来回车票,采一天算一天,下雨天还没有钱,那肯定是这里好。”采茶工坦言,自己留在龙井村的原因,源于这里的“福利”。 陆恩英家的采茶工大多来自衢州和江西,“每年都是这几个,有些年纪大了会换人来。现在他们那边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人不愿意出来了。最早的时候在萧山就可以招到采茶工,后来要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去招人。”小徐说道。 如何留住采茶工,一直是茶农们最搁在心头的事情。
! H* d) A* h& T4 D* W “茶二代” 对卖茶模式的思考 “茶一代”正在老去,“茶二代”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卖茶模式或将被淘汰。 于是,卖茶之余,还提供免费食宿,以便留住老客户,此外,小徐还在筹划开网店销售龙井茶。 据记者了解,进入3月以来,以“春茶”作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的频率大幅上升,近七天的搜索指数环比增长了3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3.1%。与此同时,淘宝上绿茶的周成交额也在以110%的速度增长,占淘宝整个茶叶行业周成交额的35%。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已经有人开网店了,我一直在观摩,等忙过这阵子就着手。”小徐信心满满地说。 于此同时,小徐也提出了他的担心:市场上到处都是西湖龙井、杭州龙井、浙江龙井,而真正知道去哪里买龙井的人却越来越少。“传统保护是好的,但是要有层次和区别,不能杭州所有的茶叶都叫龙井,都挂龙井村的牌子,说龙井茶可以,前面得加个地名,以示区别。” 1 ?/ O. ^2 H- p5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