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步行可达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里,全新整合的办事窗口刷新服务质量;行政服务中心,“多窗合一”后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创新创业园区内,用上了全省领先的“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 今年以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流程,引入先进技术,完善服务体系。市民、企业在办事时发现,行政办事不仅更近了、更快了,而且更加贴心,更加智能,“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全面开花,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开创了政府服务的“下沙新气象”,极大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近跑—— 家门口建起“十分钟办事圈” “花5分钟,在家门口,只用跑一次,就搞定了小朋友的少儿医保。”家住下沙江滨花园的祝晓飞,最近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服务点赞。 江滨花园小区位于下沙东南部,紧邻钱塘江。过去,这里的居民办事大多要到20分钟车程开外的下沙行政服务中心。今年以来,杭州经开区在位置相对偏远的江滨花园社区和大学城北社区开展“十分钟办事圈”试点,利用原社区用房进行提升,增加硬件设备和办事人员配置,使之升级为“社区服务中心”,并“下沉”了四批次共161项办事事项。 社区服务中心的最大特点是“近”。 “这里是下沙人口的集中区域,附近有江滨花园、晨光、东湾、观澜等几大居住社区,总人口达10万人以上。”江滨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淑微表示:“因为远离区域中心,办事不方便,成了过去附近居民的‘心病’之一。有了这个社区服务中心,行程10分钟内,就能在家门口办事,问题迎刃而解。” 在宽敞整洁的江滨花园社区服务中心内,有两个“就近办”窗口,由社区工作人员常驻。窗口可办理少儿医保、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及资格认证、生育登记服务、老年人优待证等业务——这些都是与居民关系最密切、办件量最大的业务。 徐淑微说,为了让更多人知晓这个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忙了一个多星期,将4000多本“最多跑一次”办事指引手册发到了江滨花园社区的每一户人家。除了指引手册,还有一份《告居民朋友书》,引导网上办事,将“最多跑一次”的温暖送达每一位社区居民。 “最早,办老年优待证要去杭州市中心;后来,下沙本地也能办;现在,家门口就办好;未来,不用出门,网上也能办,真的越来越方便!”今年刚60岁的下沙居民丁跃进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成果竖起了大拇指。 杭州经开区的社区服务中心还尽力精简流程,在“就近”的同时让居民“少跑路”。“我们利用共享平台,建立信息互通。比如,过去办理学籍证明,需要居民提供出生证。现在居民只需要带上户口本,由我们通过共享平台明确信息即可。”江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成成表示。 “经试点后,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立足社区的服务中心,让更多的办事事项就近可办。”杭州经开区跑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同步加快建设街道24小时自助服务厅,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办事便利。 更快跑—— “多窗合一”提高办事效率 “请问,您需要办理哪项业务?” 在下沙行政服务中心,在人力社保类业务12个窗口中的任意一个窗口,就能办理人才、就业、养老、医疗等四大类121项业务。 “过去,这12个窗口分为四类,分别只能办理一个类别的业务。”中心人力社保窗口负责人沈涛表示,“事实上,每个窗口的业务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比如,养老保险在每个月下旬进入结算期,导致养老窗口前半月会比较忙;又比如,杭州经开区高校多、企业多,每年六、七月份的毕业季,人才窗口又陷入繁忙。如果每个窗口只能办一类业务,势必导致资源的浪费。” 今年4月起,在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梳理后,下沙行政服务中心首先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对涉及单部门跨层级事项30项、多部门跨层级事项9项按“一件事”标准进行梳理审核并上报;接着推行“简化办”,入驻行政服务中心15家公共服务部门的168项业务中,140项仅凭身份证即可办理,“一证通办”率达到八成以上。 而“多窗合一”,更进一步提升了窗口的办事效能。在下沙行政服务中心的人力社保窗口和税务窗口,业务人员都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成为了各个归口业务的“全能型”选手,能够办理不同类别的业务。 “多窗合一”的效果相当显著。数据显示,该行政服务中心人力社保和办税业务排队等待的空号率下降了34%,平均排队等待时间下降三成以上,提升了市民的满意度。 此外,在下沙行政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办事大厅,一群来自各个领域的志愿者,自告奋勇地当起向导,为市民排忧解难。 “大厅里自助服务机的种类很多。社保、房管、公交……第一次进来,往往要先要找寻对应的机器。另外,每台机器又有不同的菜单,第一次使用也容易混淆。” 在浙江理工大学读研一的凡思敏,是下沙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办事大厅的志愿者之一。她的任务是引导市民到对应的自助服务机,并进行操作指导。“志愿者经过培训,很快就熟悉机器的使用了。而对于市民来说,我们稍加引导,就会大大减少他们办事的时间。” 杭州经开区还开通了“最多跑一次”的电话咨询平台,设置专门座席接听热线,并由下沙行政服务中心动态完善咨询问答知识库,进一步提升电话咨询接通率和实时答复率。截至目前,咨询服务平台的电话受理量平均每月近千个,解答率达到73%以上。 贴心跑—— 优化服务质量 在位于杭州经开区的白杨街道办事处一楼,“升级”亮相的综合服务中心让不少来办事的市民眼前一亮。“环境更好了,服务也更好了。”家住附近未名园小区的陈凯说。 作为开发区、社区的“衔接”,街道的综合服务中心在杭州经开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围绕更优服务,这里开展了多项提升举措—— 整合管理。原本分属于街道各个科室的窗口部门,被整合至街道直属的综合服务中心,改变了过去窗口的“多头命令”,提升了管理效率。 礼仪提升。今年以来,这里以每个月1~2次的频率,组织全体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礼仪和沟通技巧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 容缺受理。对于居民办事中的非必要材料,市民可填写“容缺审批”申请表,办事窗口先予受理并出具《容缺受理通知书》,尽可能让办事市民“少跑一次”。 定期回访。对于前来办事的市民,这里会进行定期回访,对窗口办事的服务态度与效率进行询问。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窗口进行整改。 “进行这些改变的目的,是让窗口以更加亲和的态度,更加周详的服务,让办事市民满意。”白杨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锦昌表示。 除了市民,杭州经开区针对办事企业也出台多项新举措,成为企业“最多跑一次”的贴心助手。 杭州经开区制定了“平台应用情况表”“项目审批全流程计时表”“模拟审批节点进度表”三张表格并分发至企业。对于杭州经开区的企业而言,这三张表格可以即时反映投资项目审批领域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协调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杭州经开区还探索将“标准地”出让与创新审批方式有机结合,压缩投资项目审批周期。今年,“华海项目”通过模拟审批、承诺制审批、桩基先行等创新审批应用,仅用时44天,就完成从土地摘牌到进场施工。而在以往,完成这些流程至少需要4个月。 智能跑—— 开启“企业注册定制服务” 在杭州经开区大创小镇管理服务中心,一台“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一度成为“网红”。自今年8月全省首台投用以来,截至目前,它已经完成了1800份企业营业执照的自助打印——在这背后,是1800个创业的梦想的起航。 “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是杭州经开区“企业注册定制服务”的重要推手。过去,注册新企业首先需在网上做设立登记申报,预审通过后将打印材料及企业落户园区的产权证、租房合同等资料提交给市场监管分局,审核通过后,企业再去市场监管出件窗口领取营业执照。 而使用“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注册企业只需要携带手机、身份证和两张纸——一张创业园区的“入驻审批表”,一张创业园区的“住所使用证明”。注册人甚至不需要跑市场监管办事窗口,注册、审核全程在线上完成——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和“全程不见面”。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前,在杭州经开区注册企业,仅工商部门审核就要花费近5个工作日;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后,缩减到两个工作日;如今,从申请到执照到手只需40分钟。”杭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葛琦表示。 简化流程的背后,是杭州经开区通过大量摸底工作,为企业提供精准定制服务,让“智能”助力企业成长。 对于杭州经开区来说,地处杭州高校的集中区域,又有大创小镇这样的小微企业孵化平台,辖区中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比例很高。杭州经开区框定了这里常出现的17个企业类别,新注册企业无需填写类别资料,只需要勾选即可。新注册企业,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纸质材料,杭州经开区将大创小镇核心区内主要平台,包括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智慧谷等在内的所有可注册地址,提前录入系统。 “最近,我们也在和人才科技部门进行对接,让更多的行业和园区纳入到我们的终端里,让更多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葛琦表示。 ( T1 |: G# _2 s+ w1 _ [; z(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