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在提起笔的这分钟,才觉得我读书少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 有幸遇见你,是我莫大的福气。”
7 |' y1 C9 R% l5 S9 J% `这不是浪漫的三行“情书”,而是一名白血病姑娘写给救命恩人——25岁的浙大学生胡双的感谢信。昨天(3月1日)一早,浙江省中医院病房里,胡双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采集持续4个小时,分离机不停运转,220ml的造干混悬液从小伙子的身体中被分离出来。“生命种子”将以最快的速度,为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姑娘带去生的希望。 本硕博连读的学霸与陌生白血病姑娘“高配”成功 “如果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 本科浙大,硕博连读,25岁的浙大电气学院研三学生胡双是名实打实的“学霸”。 2016年,大二时的胡双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中,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因为每年积极参与献血,胡双的献血量早已超过4000ml,并取得了《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可在全省350多个景区和公园、2000余条公交线路、8000余家医疗机构顺利享受“三免”服务)。而当初为救命的事种下的希望,一晃5年,胡双自己都快要忘了。 去年10月份,胡双接到了西湖区红十字会的电话:你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愿不愿意做进一步高分辨配型? 两个陌生人血液高分辨配型成功,这本是一件概率不到万分之一的事。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即便是一次感染,也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如果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胡双利用做科研课题的空闲时间,去省中医院进行高分辨配型。 结果是让他欣喜的。 & Y# i* m* p+ t+ a6 Q
全程瞒着家人,不想让他们担心 “我只是做了件不算有技术含量的活”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这胡双是知道的。但直到采集结束,这位1米7、110斤的小伙子仍只字没对家人提过,“其实也没什么好说,免得造成老爸老妈不必要的担心。” 他也没跟老师讲,“不用说,老师出差去了,管不到我。” 趁这段时间做论文,2月25日,胡双住进了医院,每天都要在医院打两针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 直到采集前,他一共注射了9针动员剂,因为药物的作用,腰酸了几天。 昨天上午,采集正在进行,胡双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脸上是内敛的愉悦。 由于造干捐献遵循“双盲”原则,胡双并不知道等待他的陌生人姓名、身在何处,只知道那是一个正在人生最好年纪的女孩。工作人员给他看那位患者写来的信: “我很幸运,虽然不曾相识,但是上天却以这样的方式安排我们相遇。从我确诊以来,我才知道健康有多么重要。当我得知我是白血病的时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不管是对我还是我的家人都是致命的......也许上天听到了我的愿望,才让你来拯救我......” 胡双摆摆手说,低调地说,“真没什么。我只是做了件概率事件,这不算是有技术含量的活,毕竟后面的事全靠医生,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今天(3月2日)一早,胡双从省中医院出院回宿舍,舍友打了车过来接他。 一路上,舍友也有点好奇,问这问那。他看起来像平常一样安静,“没什么疲劳感啊,献之前、献之后没什么差别。” 他难为情地说,“本来就想安静地开始,安静地结束。现在红十字会通知了校医院,让我休息。这下学院的院长、导师都知道了......” / z7 t6 J9 [* A5 J
+ r5 W: ~( d! \4 k; i& e- m' ]
8 J% o* K* N6 c. w* q7 N: A
7 A0 w5 y4 I1 ]1 k9 w! _,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