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拟调整加分项目的消息,成为这几天家长群里的热议话题。按照新政征求意见稿,“外籍华人的子女中考加分”项目将取消,少数民族考生、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和港澳籍学生的中考加分门槛也进一步提高。先来看一看,本次中考新政加分具体有哪些变化。 变化一 变化前:外籍华人子女中考可加5分 变化后:取消“外籍华人的子女中考加分”项目 变化二 变化前:少数民族考生可加5分 变化后: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考生须在当地完整接受义务教育)。此加分项目保留至2026年,在此之前仍可加5分。 变化三 变化前: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须随家长在国(境)外连续生活360天(含)以上,可加5分 变化后: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初中就读期间随国(境)外留学的家长在国(境)外连续生活360天(含)以上,加分分值不变。 变化四 变化前:港澳籍学生可加5分 变化后:港澳同胞的子女加分(考生父母至少一方为港澳永久居民),加分分值不变。 保持不变的加分项 1. 军人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 2.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解读:口子越缩越紧、门槛越来越高 本次杭州中考加分政策,有取消、有调整,也有保留。总的来看,口子越缩越紧、门槛越来越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杭州近年来首次调整中考加分规则。2021年开始,杭州就取消了体育、艺术、科技类等学生获奖加分,仅保留身份类加分。此次中考加分规则调整后,能够通过身份加分的中考生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近年来,中考加分政策一直是社会热议话题。特别是“双减”实施以来,中考难度降低,杭州前几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往往只差1分,更让家长感到焦虑。2022年11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袁小强代表提出的《关于修正杭州市中考加分政策的建议》的答复中曾提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提案建议中多有涉及,建议对中考加分政策进行完善。学生家长也通过来电来信等方式,提出建议希望减少中考加分项目、缩减加分分值,尤其对少数民族学生、港澳籍学生、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外籍华人的子女等几类考生的加分意见比较集中。 看到中考加分新政,一位初中班主任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从小父母就把我从四川老家带到浙江读书,初衷是希望自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老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父母了解到回老家中考能加分,所以曾打算让我初三转回老家‘享受’加分政策,后来担心教材不一样影响发挥,就作罢了。” 这位班主任说,工作后偶尔听说有家长为了加分让孩子回老家考试,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背景下,看到这样为了“加分而加分”的情况实属无奈。追求教育的公平是教育的初衷,非常支持中考加分政策的调整。 中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弥补制度缺陷,实现相对公平。现行中考加分政策已行之多年,政策环境和教育生态已发生明显变化,部分中考加分项目已不符合政策初衷。例如,给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给予加分可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公平的升学机会。因此,在此次征求意见中,就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规则调整为: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考生须在当地完整接受义务教育)。此加分项目保留至2026年。 同理还有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加分规则。前不久,就有家长向记者咨询这一政策,如果可以获得加分的话,准备出国读研并带上正在读小学的孩子。现在中考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考时如果能加5分,会是跨越式的跳跃。但此次新政调整为“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初中就读期间随国(境)外留学的家长在国(境)外连续生活360天(含)以上”后,就将部分希望投机获得加分的家长挡在门外。 “一些加分随着时代变迁确需调整,但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子女加分依然有必要。”一位初三年级学生家长认为,政策是导向,好的政策才能引导家长学生不急功近利。一位初中校长说,让孩子在考试中成长,而不是在竞争中异化,有利于营造更公平的教育环境。 每一次的中考加分规则改革,都透露出同一个明确信号: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加分政策,让中考选拔机制变得更加公正,让教育更加公平。
- S" {+ d, P c. E% d |